金屬的白色云朵--南京白云亭副食品市場蛻變記 / 上海都設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現在炒得最沸沸揚揚的莫過于上海市和深圳市提出的“城市更新”了,而在兩三年前,都設就已經開始實踐了。在南京一個新近落成的案例中,上海都設將一座1999年落成的副食品市場更新成為了全新的文化藝術中心。在本案中,都設為業主提供了建筑、室內、景觀的一體化設計服務,這是繼江陰嘉荷酒店之后都設在城市更新和舊建筑改造設計領域的又一個代表作。
拆與不拆丨Demolition or not
南京白云亭副食品市場曾經是南京市重要的菜籃子工程,在功能轉移后,拆與不拆是擺在決策者面前的難題,最終都設通過前期策劃成功的與政府達成了一致:將其改造成為一個文化藝術中心而不是拆除之后重建一個文化藝術中心。
功能置換丨Replacement of functions
白云亭文化藝術中心在一棟改造建筑內整合了城市規劃展示館以及區級的圖書館、美術館、小劇場等功能,通過對原建筑中庭空間的放大和改造,得到一個貫穿五層的中庭空間以及一個城市規劃展覽館。
最為引人矚目的部分是將原有的汽車貨運坡道改造為了圖書館,挖掘了特殊形式交通空間的使用價值,暗合了“書山有路勤為徑”的寓意,被當地媒體譽為“最美圖書館”。
外觀改造丨Renovation of facade
文化藝術中心的外形設計理念,來源于全新的設計文化以及當代的先鋒包裹藝術。設計師從“白云亭”名稱中得到靈感,通過對建筑遮陽體系的重塑,打造出如“漂浮的白云”一般具有藝術氣質的新立面。新生的立面猶如一張折疊的畫卷被打開,又如一臺正在演奏的手風琴,夜晚華燈初上之時又宛如一盞傳統的紙燈籠,賦予了建筑新的活力。
從技術層面上看,外遮陽體系隔絕了項目西側的高架噪音和西曬,同時單元模塊的安裝滿足了快速施工時控制效果的要求。東面是圖書館的主要采光面:彩釉玻璃與透明玻璃相間的玻璃幕墻,化解了坡道對立面的影響。北面引入垂直綠化的概念,提高了北面居民區的景觀品質。
南京白云亭文化藝術中心是江蘇省內規模最大的區縣級公共文化惠民設施,也是新鼓樓區成立后首個完工開放的重點工程。僅6000不到的單方造價和9個月的施工周期都創下了同類建筑的紀錄,中國大量近現代建筑面臨改造升級,南京白云亭文化藝術中心無疑是探索出了一條很好的出路。
南京白云亭文化藝術中心是江蘇省內規模最大的區縣級公共文化惠民設施,也是新鼓樓區成立后首個完工開放的重點工程。僅6000不到的單方造價和9個月的施工周期都創下了同類建筑的紀錄,中國大量近現代建筑面臨改造升級,南京白云亭文化藝術中心無疑是探索出了一條很好的出路。
免責聲明:本篇內容由用戶自行上傳,如發現存在誤傳其作品情形,請及時與本站客服聯系4008789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