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光|白宮:致生活與生命的本質
chapter1
楔子:橋
這座家宅的故事,從一座「橋」開始。
2013年冬天,北京剛下過第一場雪,臺北正值溫潤的雨季。
落雨之后,我常會在臺北家中的花園里讀書,也是在那個時候,接到袁欣從北京打來的電話。
電話那頭,他的語調有種按捺不住的興奮,說起方才初見的一對年輕夫婦。他們在北京近郊原本居住的別墅旁買下了比鄰的另一座,希望在此營建起一座新的家宅,容納他們長久積淀的對于家的夢想。
話閉后,我收到兩棟別墅的平面圖——如何將這兩棟建筑聯結為「一個家」?
彼時,雨后的薄暮里,一輪淡淡的彩虹正架在臺北的天空上。
「要有一座橋!」我當即在兩棟建筑的半空勾起一座廊橋;又在其間的區域,劃出一片開敞大客廳。
邱先生手稿:一座凈高7米、面積達160平米的大客廳架在原本的兩座建筑之間,使之相聯
通長近9米的空中飛橋,形成聯通兩棟建筑的通道,這里同時也是一個家人在此相遇的場所。為了不破壞空間的整體性,廊橋被設置為完全懸空,采用了八塊完整的白色金屬扣板將其通體包裹,形成在視覺上消失的效果
白與流線的幾何變形,是新巴洛克的兩大特點
這座八字形回廊式玄關的設計,集中性地反映了新巴洛克的運動感美學以及如何通過現代的藝術語言將空間的情感與層次表達出來。
我認為新巴洛克的魅力并不在外在的奢華感,也不只是精美的工藝,它的精髓在于一種「情感的喚起」—— 而這正是裝飾的本質。我很認同日本建筑家楨文彥先生的話:“如果說,西方古典建筑是理性的產物,那么裝飾就是感性的補充。” 如果說家,代替了古老的廟堂,成為現代城市人身體與精神的庇護所。那么,裝飾正提供了這樣一個感性的出口:這些由主人的內在生長出的「無用」的藝術,讓人們得以從日常生活的理性(只因循著「有用」的功能性邏輯)藩籬中逃逸——走進儀式與慶典,而這在任何時代、任何人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行至回廊的另一側,視線變高。抽象的變形曲線勾勒出蜿蜒而上的雕花樓梯,這種由視線締造出空間動線的手段在巴洛克中是非常典型的。八瓣形的天花,猶如家族的徽章,印刻在穹頂上。
客廳的面積達160平方米,凈高近7米,是一個全開敞的兩面透窗空間。任何一個人由玄關走入此處,都會為其超出日常視覺經驗的尺度,感到震撼。
天花上的裝飾紋理,對傳統的巴洛克線條做了簡化處理,猶如在上好的面料上進行滾邊,每一條曲線的尺寸及紋樣都經過精密的計算,巧妙地掩蓋了天花的封口,并考慮到人身處地面時的觀看感受。
天花上的水晶吊飾,是這一空間中的「點睛之筆」,在縱向上再次豐富了空間的層次。構成吊飾的每一片水晶玻璃都各不相同,經手工打磨、拼裝而成。通透的色澤與冷藍的色調,營造出群鳥飛過的動感。
設計師:邱德光
設計風格:巴洛克
項目地點:北京
注:本網站本篇內容由用戶自行上傳,如發現存在誤傳其作品情形,請及時與本站客服聯系。QQ:400 878 9558
更多室內模型請點擊 3d臥室模型下載 3d客廳模型 3d書房模型下載 3d餐廳模型 3d衛生間模型 3d別墅模型 3d兒童房模型 3d衣帽間模型 3d浴室泳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