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之用” 民生現代美術館的態度 / 朱锫建筑設計事務所
設計時間:2011-2012
建造時間:2014-2015
建造地點:798 藝術區,北京
民生美術館是基于一個80 年代的工業建筑改造而成。它以開放性、多元性、靈活性,對今天美術館的封閉性、單一性及固定性提出了挑戰,將會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最大的公共平臺。
↑ Entrance 入口
快速的城市化,不僅為我們創造了物質文明的遺產,也為我們身后制造了大量的廢棄物。我們喜新厭舊的心理,讓眾多老建筑遭到遺棄。798 地區的松下顯像管廠已不再有過去近30 年的輝煌,遍體鱗傷,滿目瘡痍,雖然破舊,不美,但卻透出工業建筑的粗獷,質樸與真實。這些特征恰和當代藝術的的態度不謀而合。民生現代美術館的想法正是在這種基礎上誕生,它尊重工業建筑樸素,真實的特質,順勢而為,無用之用,直指當代藝術空間的未來,挑戰傳統美術館的冠冕堂皇。
↑ 1F
1. 空間多元,替代“白立方”單一空間模式
與傳統藝術相比,當代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其表現形式的多元,為了成就這種特征,民生現代美術館不僅塑造了傳統美術館中5 米凈高的經典空間,更有大小不一,尺寸各異,層高顯著不同的空間:大盒子,中盒子,小盒子,經典空間,院落展覽空間,黑盒子(多功能表演,會議,展覽空間)去應對不同藝術形式的需求。它們有機地組織在一個充滿張力的中心空間周圍,結合美術館前裝置公園,屋頂展覽平臺,中心院落等開放式展覽空間,構成一組尺度不同,形態各異的空間組群。
↑ 1F
↑ 1F
↑ 1F
2. 公共性,靈活性,替代封閉性與固態靜止的傳統美術館模式
未來美術館不再是成功藝術家呈現輝煌的圣殿,而是激發公眾和藝術作品及藝術家互動,交流的藝術場所??臻g不再是為呈現作品而作,更是為藝術創作而生。藝術作品最有意義的瞬間,不是作品完成之時,而是公眾參與與其互動的時刻。一些靈活可變,功能不明,有用無用的空間,卻可激發藝術家和公眾創作激情,為特定環境和場地而創作,讓藝術品,公眾和美術館融為一體。
↑ 2F
↑ 2F
↑ 2F
↑ 2F gallery 2層展區
↑ 2F
↑ 3F
↑ 3F gallery 3層展區
↑ 2F
↑ 2F & outdoor 2層與室外
↑ opening ceremony 開幕場景
建筑設計:朱锫建筑設計事務所
主持建筑師:朱錇
設計顧問:Thomas Krens/GCAM
設計團隊:Edwin Lam,何帆,王箏,Damboianu Albert Alexandru,
Virginia Melnyk,郭楠,柯軍,王鵬,李高